必威官方网站- Betway APP下载- 2026世界杯指定体育平台农村适合轻钢结构住宅推广吗?

发布日期:2025-07-14 02:53:35 浏览次数:

  betway官方网站,betway网址,betway链接,必威体育app,必威中国,必威官方网站,必威体育登录入口,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必威体育链接,必威体育2025,必威体育2026,必威体育世界杯

必威官方网站- Betway APP下载- 2026世界杯指定体育平台农村适合轻钢结构住宅推广吗?

  前已述及,钢结构住宅一般为大开间,框架柱在两个方向都承受较大的弯矩,同时应该考虑强柱弱梁的 要求。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焊接H型钢或I字热轧钢截面,强弱轴惯性矩之比3~10,势必造成材料浪费。因 此对于轴压比较大,双向弯矩接近,梁截面较高的框架柱采用双轴等强的钢管柱或方钢管混凝土柱是适宜的。对于方钢管混凝土柱,不仅截面受力合理,同时可以提高框架的侧向刚度,防火性能好,而且结 构破坏时柱体不会迅速屈曲破坏。因此,尽管平面受力结构中,选用H型钢或I字钢在受力上还是合理的但总体上,箱形钢管柱尤其是方钢管混凝土柱应得到广泛应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将是钢结构住宅发展的 主要方向,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规程,目前在住宅中应用还很少。尤其钢管砼梁、柱的连接较为复杂,不利于工厂制作和现场施工,应加大力度开发研究。

  在多层轻钢房屋中,楼盖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除了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外,更主要的作用是 保证与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调作用;另外从抗震角度来看,还应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常用的楼盖结构有: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及钢-混凝土叠合板, 而以第一种最为常用。目前,在多层轻钢房屋整体分析时,还普遍不考虑楼盖与钢梁的组合作用,即使设置抗剪键,也偏保守地假设钢结构承受全部荷载,这样不仅增加材料用量和结构自重,反而会造成强 梁弱柱的不利情况。有一6层算例,考虑楼盖组合作用对梁刚度以及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 算例表明,考虑组合作用后主梁的刚度大大增加,使得梁的挠度和地震作用下柱顶的侧移大为减少,此 考虑组合作用应予关注。为使楼层高度减到最小,提供更大的空间,组合扁梁楼盖也成为一种趋势。

  支撑分轴交支撑和近年发展起来的偏交支撑两种,前者耐震能力较差,后者在强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吸能 耗能性能,而且为门窗洞的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内用的还很少,建议在高烈度区首选偏交支撑。常用的EBF偏交支撑形式此所示。剪切型耗能梁段,加劲肋按以下公式设计: a=29tw-d / 5,(γp=0.09rad)(1) a=38tw-d / 5,(γp=0.06rad) (2) a=56tw-d / 5,(γp=0.03rad) (3)式中,a―――加劲肋间距,d―――梁高, ―――腹板厚度,γp―――塑性转角;弯曲型耗能梁段还需在 梁段端点外1.5bf处加设加劲肋。

  框架梁柱节点一般采用两种连接方法,根据常用设计法,即翼缘连接承受全部弯矩,梁腹板只承受全部剪力的假定进行设计。震害表明,这种设计不能有效满足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要求,在高烈度区隐患 很大。改进框架节点设计,在梁端上下翼缘加焊楔形盖板或者将梁端上下翼缘局部加宽盖板面积或加大的翼缘截面面积主要由大震下的验算公式确定:式中:为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弯承载力,全部由局部加大后的翼缘连接承担; 为梁件的 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为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剪承载力,仅由腹板的连接承担;为梁的净跨;为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1,一些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不是以建筑本身为主,因此,开发的住宅不太好用。目前,有些钢结构住宅的开发中,把钢结构的问题视为最重要的,因此,以结构专业为主,这是一种误区。无论是何种结构建筑,买主关心的不是用什么结构,而是房子是否好用,布置是否合理,住在里面是否舒适,是否实用,功能是否齐全。所以一栋钢结构住宅能否有市场竞争力,能否被用户(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取决于钢结构住宅是否技术先进、适用美观、经济合理,即“质优价廉”。住宅应该关注的是人,设计要以人为本。钢结构住宅是住宅,而不是住宅钢结构,因此,钢结构住宅的开发设计还是要以建筑师为主,要遵循建筑设计的规律,更多地关注其使用功能、建筑效果以及节能环保等。你看加气混凝土砌体。

  按河南省定额计算,工程预算造价多层760元/m2,钢筋混泥土结构多层住宅约为650元/m2,节能建筑造价增加8%,约为52元/m2,扣除节能建筑增加的部分,钢结构多层住宅造价为708元/M2,比钢筋混凝土多层住宅增加约为9%;小高层为1100元/M2,钢筋混凝土结构小高层住宅,约为1000元/M2,节能建筑造价增加8%,约为80元/M2,扣除节能建筑增加部分,钢结构小高层住宅招架为1020元/M2,与钢筋混凝土小高层住宅基本持平。

  我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与钢结构建筑相适应、能够采用工业化生产,同时又能适应住宅建筑使用要求的组合楼板形式——小波纹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具体采用0.4-0.6mm厚的镀锌钢板压成型,波纹肋高一般在10-15mm之间,这种压型钢板造价低,可作为施工模板使用,不考虑结构受力,但与主体钢结构连接的整体性好。现浇板钢筋,根据使用阶段的强度要求,计算出配筋量,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将钢筋与压型钢板焊接成型,工地安装后,连续板支座处现场绑扎支座负筋,这样一是减少了现场绑扎钢筋的工作量,提高了工厂化制作程度,满足了钢结构建筑施工速度快,楼板多层同时浇注的要求,同时又降低结构高度,增加建筑的可利用空间,钢筋与压型钢板的工厂化成型又能满足了小波纹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的强度要求。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工厂化生产,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因此设计上的标准化、模块化更能促进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产业化。结构构件,连接节点的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厂化和机械化生产,模块化的设计又能加快安装速度的提高。构件不再是单柱单梁工厂生产,现场拼装,而是按模块化的设计形式,把住宅中一户或一个单元作为一个部件进行设计、生产,部件可以采用工厂化生产,(也可以采用零件工厂化生产、部件现场拼装,再进行吊装)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工厂化生产的程度,减少人工操作,尤其降低高空作业量,模块化设计中应考虑整体空间刚度,合理选择吊点,并验算模块强度避免吊装过程中产生变形。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赚钱盖大房子”这个朴实的梦想也在一户接一户的实现。一间间土坯房被推倒,代替的是一幢幢空间宽敞的大砖瓦房,讲究点又有些实力的人家都盖起了混凝土住宅。后来到了1997年,我国钢产量达1亿吨,1998年投产轧制H型钢系列,有关规范标准配套出台,给钢结构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之后,各种钢结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中国的各个角落。然而在农村却很少见到钢结构住宅建筑的身影,似乎广大农民们还是很认可砖瓦房和混凝土房,在翻新或新建自家住宅时,还是首选这两种,至于钢结构房屋——那是什么?

  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拆改改,建筑质量没有保障,抗灾能力低。比如基础的设计不合理,有些农民片面考虑节省开支和方便施工,没有任何地质资料,忽视了软弱土和淤泥质地基的危害,基础埋置过浅,又无加固措施。另外,一些重要构件的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对建筑的损坏。许多住宅现浇板根本没有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板内配筋和板的厚度严重不符合标准。许多出现问题的房屋都是不考虑房屋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主筋一律用6@200双向钢筋网, 连续板上部的负弯矩筋按3根/m放置,而且放置不标准,也没有按规范要求扎成网片放入,而只是在浇筑时随意放置,板的厚度很不均匀,有的只浇到6 cm~7 cm厚,有的达13 cm~14 cm厚,对板的自重影响较大。所以拆模后不久或拆模后一段时间内屋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最后造成板面下坠或沿墙、梁上部及屋面四周、墙板交接处出现裂缝,致使屋面多处渗漏。轻则影响使用功能,重则影响整个房屋的结构。

  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他们在配制砂浆、混凝土时不知道何为配合比,粗细骨料也不称量,凭经验搅拌,对砌筑砂浆或浇筑的混凝土要求达到的标号及强度心中无底,砌体质差,灰缝不标准,通缝现象严重,砂浆饱满度不足;预埋的拉结筋随意放置,长度、方向、间距都不标准,造成纵横墙接槎 不牢;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而导致砌体强度降低。以上种种做法都降低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日本每年新建低层住宅20万幢左右,建筑面积大约300万㎡,它们大都是钢结构住宅,尤其是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因1995年神户大地震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广尤其是经历了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轻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轻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二战后,为解决住房荒问题,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采用了工业化方式建设大量住宅,60-70年代以后则在住宅的结构体系尚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木结构、钢结构、钢筋砼结构等。1998年,在“建筑生产反思”报告中提出了通过建筑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达到下述目标: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可预测性提高2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提高10%。

  这种钢材承载力刚,与相同承载力的木材相比,只是木材的1/3重,表面经镀锌处理,在面免大修的情况下,耐久性可达75y。另外,他还发展了一种称为“速成墙”(Rapiwall)系统,它是一种中间挖空的板材,在工厂制造时已完成装修,主要成分为石膏板、玻璃纤维和水密聚酯材料等的混合体,重量为38kg/㎡。标准板尺寸为长13m*宽2.85m*厚12mm。它也可以剪裁成任何长度和高度的组合件。在其中空洞处灌注混凝土,则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火、隔声、放热作用。他可以用于内外墙体。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特别是寒冷地区,能源供应不足,农村住宅外墙、屋面和门窗等仍采用常规做法,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外墙和屋面传热系数分别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 50%以上,致使采暖耗能浪费严重。夏季采光面积过大、通风不利,有些住宅采暖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等缺点。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改变不合理的平面布局,在继承当地农民的优良传统中要有所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农村住宅的新面貌。

  (2) 缺少节能技术:农民朋友们很少懂得从多个方面采取节能措施。比如平房 建筑的体形系数本来就较城市的多层建筑大,在同等保温条件下能耗就比城市多 层建筑多1O-30%,再加上围护结构过于单薄,外墙部分是 240mm 厚砖墙,屋顶几乎没有任何保温隔热措施,门窗大都是单层大玻璃门,大玻璃窗,本身就不利于保温 隔热,许多农民朋友为了省钱大都选用十分劣质低价的门窗材料,使农村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更是不容乐观。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都十分重视建筑节能问题。一方面从建筑法规上保障节能方针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从经济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为了节能和环保,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零能耗住宅”新技术。据有关资料介绍说,“零能耗住宅”技术需要将以下因素进行最优组合:根据不同气候特点确定设计:太阳能供暖和降温系统以及自然照明;最先进的节能建筑设计和材料:节电的家用电器和照明设备以及太阳能热水供应和发电系统。 高效利用太阳能是零能耗住宅技术的关键。通过外墙(如太阳能吸热壁)、窗户和建筑材料等,不借助任何机械装置,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房屋自然供暖、 降温和照明,以减少房屋降温或供暖所需的能源消耗。在气候不同地区,日照强度与时间长短的不同决定建筑设计的具体差异,如屋顶是否需用反光材料避免房 屋过热、墙体是否需用保暖性强的材料、墙体填充材料应具有何等储热和散热能力、何种墙体填料应在房屋什么位置等。

  零能耗住宅有室内温度变化小、不怕停电、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等优点。 该技术视房屋为-个诸多元件协作运转的整体,旨在通过最佳整体设计、利用最 先进的建筑材料以及己上市的节能设备,达到房屋所需能源或电力 100%自产的目 标。所谓的电力 100%自产以年为时间计算单位。零能耗住宅同时还与电网相 连,其自产电力不足时可从外界补充,过剩时可输入电网,而电力公司也需为此支付等价电费。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永续利用的问题,建筑节能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提出75-82%的建筑节能标准,美国、英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日本等也颇为重视建筑节能。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机建筑、自持续建筑、零能源建筑纷纷涌现。德国的 3 升建筑,德国路得维希港的 3 升建筑 是一座建造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民用住宅,该住宅经过外墙保温、外窗外遮阳保温等节能改造后,冬季采暖用油(德国冬季多用燃油采暖)从过去的每年每平方米 20 升减少到 3 升,仅是改造前用能的 15%,相当于每年每平方米建筑用标准煤3. 7 公斤,因此被称为 3 升建筑。这一成功的旧房改造己成为许多国家既有房 屋改造的样本。英国的零能源住宅,英国诺丁汉大学有一座苓能源住宅。 这所住宅主要采用屋顶的纸纤维保温、低辐射破璃、外墙围护保温和太阳房的设 计。零能源住宅告诉人们,现代的科技手段通过合理的设计完全可以使我们 的建筑达到理想的节能标准,资源永续利用是可以实现的。在很多发达国家,良好的外墙保温、外窗遮阳、阻热玻璃、太阳能等节能技术己经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中,此外,有利于环保的可回收、再生或循环使用的麦草板、旧新问纸板、 骨料、炉渣作为原材料的、混凝土材料也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建筑中。墨西哥政府的ecocasa项目,为低碳住宅提供资助,促进建设低碳住宅并且在墨西哥增加提供购买低碳住宅的抵押贷款金额。以上这些都为我国的新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这一点,我真的想说,我在做调研的时候本以为会有很丰富的资料,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关于国内的政策,最基础的就是国务院办法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这里面详细写明了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使用的程序、规则和条件。其实根据我国农村住房情况的现状,国家目前在大力提倡钢结构住宅,这几年陆续有个把有关钢结构住宅的示范基地建成,但这些基地的基调都很“高大上”,对于在农村条件下的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农村居民对于现今的技术往往不以为然,他们更多在乎的是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的房子要宽敞明亮,高台阶大窗户,最好比邻居家的高一点;风格嘛,欧式的或者风格的都不错,古罗马那三种柱式也挺漂亮,能用都用上;房间数目要多,空间要大,家里来亲戚住得下;最好带个仓子之类的,存粮食或者种子什么的方便;如果有能让我们省钱的高科技产品,如太阳能屋面,那当然欢迎,但是操作起来最好不要太麻烦,也千万别经常出故障,要皮实一点;……所以,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是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根本条件之一。

  顺应国家的政策,对农民们来说,大力宣传新型钢结构住房的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实现产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和市场化建设,把价格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辅助太阳能、保温墙等节能措施,让“省钱”不止进行在盖房时,在日后使用中也能省钱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农村住宅的扶持政策,我们发现的只有对贫困居民的资金补助,其余诸如技术支持、维护指导、优质原材料直接供应等方面尚未起步。

  其实目前中国农民建造高质量房屋的意识有所提升,在经历了某些特殊的重大事件后这点尤其突出,意识到房屋质量的重要性,钢结构住宅也由此快速的进入农民们的生活中。最为人熟知的项目就是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在壹基金的组织下,轻钢公司技术员、轻钢房农户和西安泽众公益坐在一起,农户就房子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与轻钢公司技术员现场交流,完善建房技术,为了更好的推广。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其实防患于未然的意义就在于减少甚至避免天灾对我们的伤害。居安思危,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更应借此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农村的应用。

  上述两个案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涉及到产品开发和具体技术要求两个方面。但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如果农村住宅想要达到产业化的标准,首先其方案选定、细节设计都要经过仔细推敲,否则一旦下工厂批量制造生产出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是损失。也正是由于生产线生产这一特点,材料、组建的质量都有保证,基本可以杜绝技术人员素质不过关导致砖墙砌歪了这种低级错误,更能杜绝钢筋没对齐或者混凝土打灰半扇墙全是空洞这样的致命硬伤,这样就从硬件和人力上都避免了漏洞。个部分组件由工厂生产出来之后,再由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组装,简单的安装步骤可以在对农民简单培训后又农民自行组织人力完成,这样在人力成本上还能帮农民省钱。

  上面说的是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现有住宅的极大漏洞,而钢结构住宅正好可以很好的弥补的方面。其实在环保方面钢结构住宅的优势就更突出了。自重轻、抗震性、有隔温、防水、隔热、隔音、综合造价低(因为其自重轻,基础费用降低,总体用料减少,直接成本降低,建设工期短,间接费又可减少,所以综合造价低)这些周所周知的条目自不必细说,钢材报废后可实现100%废品再回收利用这点也是常识。但是如何把这些方面真正的实现:通过政策、技术、优秀节能器具等方面使这些优势一一实现,而不是纸上谈兵?